西安新闻网讯 汉中是我省水稻的主要产区,常年种植120万亩水稻。为了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汉中打出质量提升“组合拳”,实现了有机绿色水稻增产增收。
眼下,在汉中南郑区黄官镇朝阳村,一簇簇金灿灿的水稻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和风吹来,稻浪起伏,层层错落的稻田中,二三十位村民正忙着收割稻穗。
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曾富强告诉记者说:“今年应该是大丰收,天气各方面因素都比较好。我们的有机大米估计要收六、七万斤,这部分的收入就有四五十万,加上我们其它的几项产业总和,我们今年的毛收入大概在100万左右。”
2019年以来,朝阳村利用村里的水资源优势,尝试发展了360亩稻田综合种养。在稻田里养鱼、养虾,鱼虾捕食水中微生物,既能为水稻防虫防草,粪便又能为田地提供肥力。品质提高了,产值也达到传统稻田的十倍左右。
“土地现在流转给村上了,家里人平时可以到这里来务工,像我一直在这里给当管理人员,每个月固定收入是1800,每年就是两万多。”村民杨小红说。
据了解,汉中市南郑区已发展5100亩稻田综合种养,带动贫困户1650户,每户年增收1100元。汉中洋县草坝村位于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是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区和重要觅食地。多年来,当地在保护朱鹮的同时,绿色有机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政府的补贴,每斤比常规生产的水稻高出0.4元,由合作社统一为群众提供种子、肥料,统一采收、统一销售,打造有机品牌,目前我们全县有机水稻面积达到45000多亩。”洋县有机产业发展办公室认证科科长肖向东介绍说。
目前,洋县已有“米、菜、果、药、畜、薯、菌”等有机产品15类81种,总面积14万亩以上,产值达到15万亿以上,参与有机生产的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近年来,汉中市探索完善“水稻+”等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10.7万亩,亩均增产5.3%,稳定了粮食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